近年来,铜仁市印江自治县为有效遏制城乡滥办酒席行为,成功探索出“治滥”“治律”“自治”“三治模式”,有效推进了移风易俗,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认可度,为印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凝聚了强大力量。
“现在我们村只能办婚丧嫁娶酒,婚酒必须要先申报,丧事酒四天要办结。”在印江自治县板溪镇渠沟村,这句话已经成了村干部每次下队开展群众工作必说的话。
据村支部书记罗海介绍,队员们每次下队都会拿着几份禁止滥办酒席的宣传资料,以便随时向群众宣传并再次强调禁止违规酒席的行为。
(资料图片)
“禁止得好,以前每年只是吃酒送人钱最少都要2万多,现在都是按政策办,不仅节约粮食,还节约劳动力,又减轻家庭负担。”渠沟村群众周俊增向记者这样介绍道。
群众不自办是从源头上制止,店家不承办是要打消滥办酒席者的侥幸心理。在板溪镇,所有经营餐饮业的店面显目位置都张贴的有一张《不承接违规酒席》承诺书,镇干部不时上门打招呼,让违规酒席没有了办理之地。
“像这些月米酒、生酒、进宅酒,我们都知道这类属于违规酒,所以一律都没接待。”在板溪镇秀溪山庄负责人任光秀面对镇干部的检查时说道。
据板溪镇组宣统委员吴文明介绍,允许操办的酒席只能是婚嫁和丧事,且必须按程序进行申报,同时不得超出规定的桌数和时间,其他酒席一律视为违规酒席。
同样,在城区龙津街道,街道干部一方面除了与餐饮业签订承诺书外,还通过各种会议要求干部不得办理违规酒席,不得参与违规酒席的吃请,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方式宣传禁止滥办酒席的相关规定。经过长期的努力,滥办酒席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2023年以来,我街道共接到上级转办件3件,接到群众举报5件,共8条线索,经过办事处的核实,其中有5条不属实,有3条属实,对核查属实的这三条线索,我们均将操办人带到办事处进行了处罚,均处以2000元的罚款以及对违规礼金进行了清退,且让操办人写出承诺书在所属村居、村组的微信群里面进行公开道歉。”龙津街道党建综合部部长杨坤谈到今年春节前后禁止滥办酒席工作时说道。
“治理城乡滥办酒席可以说是举全县之力,从2014年开始实施,2019年在全县全面展开,上至县委县政府,下到普通群众,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是主角。”印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邓波介绍,“我们通过在村、镇、县餐饮点公开违规酒席举报电话,还把举报电话在各种微信群、媒体上进行公开,对每一条举报信息进行查实,如果属实,还对举报者有一定的现金奖励,这样就形成了政府‘治’,到群众‘治’,最后形成自己‘治’这样一个过程。”
印江治理城乡滥办酒席的“三治”模式,是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首先是通过改变办酒范围、改变办酒陋习、改变监管主体突出“三项”改变,立破并举“治滥”。其次梳理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责清单“三张”清单,蹄疾步稳“治律”。最后整合政府从“主导者”转变成“引导者”、企业从“旁观者”转变成“有心人”、社会从“被动者”转变成“主人翁”“三方”力量,夯基立柱“自治”。最终形成违规酒席不敢办、不能办、不想办的“三不”氛围,达到减少歪风邪气、减少经济支出、减少精神负担的“三减”任务,实现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三风”目标。
据了解,近两年来,印江先后查处违规滥办酒席23起,曝光23起,罚款近6万余元,退还群众礼金2万余元,处理干部6起10人。如今,印江“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良好社会风尚已蔚然成风。
通讯员 黄志权 刘斌
编辑 蔡茜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