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时36分,太阳运行至黄经345°,我们迎来惊蛰节气。
(资料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蛰”字,《说文解字》解释为“藏”。惊蛰后天气回暖,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已渐有春雷,蛰伏冬眠的虫类开始启户而出。
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万物“如如然相随而出”,桃红李白,黄鹂鸣叫燕北还,正是这时节的景象。
武汉经开区(汉南区)邓南街的田间地头。
惊蛰时节也是数九天的最后一九,农民们结束冬日农闲,开启春耕劳作。
古人将惊蛰15天分为三候:
一候桃始华。
■ 桃树开始开花,逐渐繁盛。
二候仓庚鸣。
■ 仓庚是黄鹂鸟的别称,黄鹂感知到春天来临,在枝头啼鸣。
三候鹰化为鸠。
■ 老鹰不见了踪影,斑鸠出现在林间,大地处处散发着春的气息。
今年惊蛰为农历二月十五,恰逢民间花朝节,这是专门为百花过生日的日子。
“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宋代《梦梁录》将“春季之半”的花朝节视为赏花、种花、踏青的重要时间。
东湖绿道湖畔的含笑花开。记者高勇 摄
此时繁花尽放,春意最浓,武汉进入一年中“花事”最盛时间。
玉兰花开,是武汉人不会错过的盛景,雪白的花朵硕大密集,开放时满树灿若云霞,花落时花瓣盖满地面。
消泗乡的油菜花。记者彭年 摄
3月初开始,早樱中樱晚樱逐渐开放,一年一度花开全城,是和这个城市最浪漫的约定。
蔡甸消泗油菜花海蔓延5万亩,金灿灿的像春日里的麦浪。
欲赏春脸看桃花。武汉植物园、解放公园、和平公园等地皆有桃花可赏,红颜绿裙摇曳在枝头,它们才是春天的美丽容颜啊!
武汉植物园里,桃花绽放。记者苗剑 摄
惊蛰是农事之始,大自然有了全新的活力。“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唐代诗人韦应物在《观田家》一诗中感叹农人在惊蛰时节的辛勤劳作。
眼下黄陂、新洲、蔡甸、江夏等市郊地区,正值农田春耕春灌、鱼苗春放的关键时期,果树萌芽、开花,大棚蔬菜旺长结果,露地蔬菜处于苗期。
千百年来,每逢惊蛰前后,人们都细心倾听第一声春雷。它冲破长冬寒寂,唤起大地生机,引起无限希冀和澎湃激情。历代骚人墨客吟诵春雷的诗作不少。
唐代孟浩然的《李公园卧疾》云:“春雷百卉坼,寒食四邻清。伏枕嗟公干,归田羡子平。”春雷催开了百花,激起诗人对生活的热情,虽卧病在床,仍见贤思齐,心潮起伏。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宋代诗人秦观的七绝《春》描绘了夜间春雷细雨降临,次日晴朗,红花碧草的迷人风光。
惊蛰后,咽喉易发痒,咳个不停,中医称之为“喉咳”。
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邓可斌教授表示,“喉咳”内因是肺脾气虚造成气血不能正常运行,淤滞于咽喉而致肺失宣降。他推荐经典药方“玉屏风颗粒”,主要成分:黄芪、白术、防风等,可健脾胃,老少皆可服。从“药食同源”角度还可在煨汤时添加少许黄芪、党参、当归等。
民俗有“惊蛰吃梨”一说,邓可斌教授介绍,春季主生发,阳由阴生,梨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食用有助于去春燥、解春困。
此外可多食银耳、山药和蜂蜜等滋养阴气的食物,以及芹菜、香菜、葱花、香菇、生姜等有助于宣发的食物,使身体机能调动起来,适应春季气候。
春季多风,残败枝叶、早熟的花粉易飘散在空中,如患有过敏性鼻炎,外出时需佩戴口罩,避免接触皮屑、花粉等过敏性原。居家保持通风,减少室内粉尘。被褥、毛毯等多放置在阳光下暴晒,以杀灭尘螨等寄生虫。
文案︱记者钟磬如 江梦晴 通讯员胡梦 万凌翔
信息收集︱记者钟磬如
统筹︱陈昌 设计/排版︱张莉 绘图/动画︱赵健
摄影︱高勇 彭年 苗剑 部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金鑫】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