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7月26日,《关于全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提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记者了解到,江苏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其中,2022年,963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额达8236亿元,4家企业入选全国头部企业百强榜。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江苏省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农产品种类丰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省上下打造产业集群、培育农业园区、建设产业强镇,统筹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发展壮大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主力军。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朱新华在现场介绍,江苏大力培育优质粮油、规模畜禽、特色水产、绿色果蔬等4条省重点全产业链、13个省级重点细分链以及一批市域、县域特色链,构建“4+13+N”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体系。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创新专业合作社模式,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全省各类产业化联合体超过600个,其中省级示范联合体302个。
报告提出,虽然江苏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产业链条还不够长。即种养业质量效益总体不高,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水平偏低,二三产业产值规模偏小,乡村产业整体特色优势不够明显。对此,报告提出要“用活乡土资源,壮大特色产业。”充分挖掘、用活用好乡村的山水草木、传统手艺、民俗文化,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大力发展特色种养、特色加工、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等乡土特色产业,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进一步加大“苏韵乡情”休闲农业系列宣传推介力度,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与当地特色产业、农村生产生活、乡土文化融合发展,建设一批省级休闲农业精品区。
针对“联农带农利益联结还不够紧,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参与产业化的程度还不够高”等问题。报告提出,要强化政策保障,助力富民增收。比如持续强化财政支农投入保障,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专属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等。还要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专项行动,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特色乡土人才等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创业载体孵化、导师引路和创业服务,推动“新农人”队伍持续壮大。进一步培育做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提升合作社、行业协会等服务型组织的建设水平,建立更具约束力和稳定性的联结关系,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关键词: